科技新貴光鮮的背後,換得是滿身的病痛-陶宏遠的故事
故事的主角是陶宏遠,
四十八歲,正值壯年。
在竹科工作近十五年,
原本是個典型的竹科新貴,
但過去七年裡,
因為GIST(胃腸道基質瘤)蔓延到肝臟,
陶宏遠接受了兩次重大手術,
切除六成多的肝臟,
卻還是在今天七月被醫生發現復發,
醫療行為不再有意義;
故事,漸入尾聲。
熄燈之前,一個秋日的午後,
陶宏遠緩緩地說出他的故事,
希望能給需要的人一些啟發。
三十四歲那年,他離開原本從事的化工產業,
到竹科從研發工程師做起。
短短七年裡,陶宏遠就當上經理,
不久後又當上處長,這在人才濟濟、博士頭銜
是基本要件的竹寇里,是相當快速的。
自我要求超高,生活只剩工作,家人被晾一邊。
從小成績優異,在美國留學時也是班上第一個拿到博士學位的學生,
陶宏遠一直是個自我要求高、認真嚴謹的人。
當年竹科人每天工作十小時以上、週末加班是常態,
陶宏遠更因為職務從化工轉到半導體,技術光速般地翻新,
樂於學習的他因而常常沉浸在各種研發計畫中,
自發性地每天工作十六、十七個鐘頭也不以為意。
吃東西只求解饑,借由速食、重口味、喝酒紓解壓力;
家人要跟他說話,他常常只丟一句“不要煩我,我要工作。”
"那時我把工作當作一種快樂,從不覺得累,
卻沒聽到自己的身體悄悄地在抗議。"
陶宏遠平靜地回想。
二○○三年夏天,在公司例行性的主管健檢中,
陶宏遠的超音波片被發現肝臟有陰影,
人生霎時崩潰,一向作風強硬的他,第一次流下男兒淚。
經過開刀確認,雖然不是危險性最高的胰臟癌、
而是罕見的GIST,存活率大增,但仍須不斷地開刀。
所幸不久後,癌症標靶藥物問世,陶宏遠靠著它,
過了幾年正常上班的生活。但責任感很重的他,
對工作的熱情依舊,即使去年初他才剛又動過大手術,
熬過不斷反復的感染、發燒,整整花了九個月的時間才復原,
但只要公司有需要,他還是義不容辭幫忙。
然而,這些打擊遠不如今年七月,當醫生宣佈
“肝臟復發得一塌糊塗,我們已無法為你進行任何醫療行為”的那一刻。
在那之前,陶宏遠還算得上是“關關難過,關關過”,
但醫生的宣判,卻讓他的人生墜入最絕望的冰點。
就在他最慌亂的時候,一位朋友對他說:
“不要放棄,人最強大的力量就是免疫系統。”
在同僚的引領下,陶宏遠參加了靈修,
學習靜坐、瞭解為善待自己的心靈、規律地生活,
啟發本有的靈性能量與信心,儘管身形持續瘦削,
心靈卻不再迷惘,很困難、但至少有了一個努力的方向。
重新檢視自己心靈的陶宏遠,
形容這三個多月仿佛是他重生與痛改前非的歷程。
長達一個月的時間,他在靜坐的封閉環境中練習與自己對話,
瞭解病源來自個人壓力的累積,當務之急是解開內心的糾結,
重新去感覺自然的律動與身體的變化。
回家後,陶宏遠對自己、家人、朋友、同事們深切懺悔,
打開封閉已久的心,難過到久久無法自己;
回憶起當時的悸動與懊悔,
陶宏遠哽咽地啜泣,真情流露。
大病重新檢視自己,懂得感謝妻子,對孩子表現關愛
過去,陶宏遠長年受著工程師“使命必達”的訓練,
想著“操作型定義”的資料,一切只有定量分析才有意義,
認為所有的問題只會有一個正解,整個世界是單純的“二分法”。
他被視為“成功”,對待屬下很嚴厲,不論對誰都不表達自己的情緒,
也感受不了別人的情緒,工作就是一切。
生病之後,下自最基層的員工、上至平日不苟言笑的副總,
認識的、不認識的,全部用簡訊、探訪、偏方介紹等
不同方式表達對他的關心,
“在如此競爭激烈的產業環境裡,這是多麼難得啊!”
陶宏遠很感激地說。
他的改變,也看在陶太太的眼中。
“生病之前,我先生只要發起脾氣來就非常凶。
生活的重心就是工作,回家倒頭就睡,
兩個孩子的成長幾乎從未參與,家裡的事情全由我一手包辦。”
陶太太邊拭淚邊說:
“但現在他會向我道謝,對孩子表達關愛,
以前兒子不知道怎麼跟他說話,只能對生病的父親聊洋基隊;
但現在兩人卻能互相扶持、問候,一切都改變了!”
現在的陶宏遠正面面對人事物,時時聆聽自己身體的話語,
從食物、作息、態度等方面修正生活,充滿信心。
“如果只看醫學統計的數字,等於自我放棄,
但我相信能量的力量是無限大的。”
陶宏遠說,或許上天感受到他的努力,
最近他的身體開始出現排毒現象,
原本只升不降的黃疸值明顯下降。
他對妻子說,即便會帶著一個能量很差的身體離去,
但心中卻相當平靜,靈性能量滿溢;
他對妻子說,要祝福他,不要恐懼未來。
RD處長陶宏遠最後還是因癌症末期去逝,才40幾歲,小孩不到10 歲,
他就是那種為公司賣命的人,所以不到50 就升到處長。
各位,多注意自己身體,要保養,多運動,
要 work-life balance,不要只懂為公司賣命。
前仆後繼,沒了陶宏遠, 還有別人,
公司從沒因某人而怎樣,
但你怎樣的話,你的人生,家庭就毀了。
如果你愛你的家人、朋友,就把文章分享給他們吧!
健康文章僅供分享參考
有病痛請到醫院諮詢,配合醫師療程
每個人體質並不相同,有益的食物也需要適當適量取用喔
社群目的為提醒國人注重健康,分享健康資訊非醫療單位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歡迎上班族\二度就業\家庭主婦\學生\攤販老闆
邀你加入挑戰月收入破10萬的行列!!